在二零一四年的聖誕節重溫《聖誕快樂》這套電影,有兩重意義,一是應節,另一是要紀念一九一四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。歷史長河,硝煙無數,以這一場大戰的影響最深遠,歐洲歷史徹底改寫,人類文明的發展亦從此走上了歧途。
戰事雖然殘酷,電影情節卻充滿溫情,那是真人真事改篇,話說開戰後的第一個平安夜,前線多處士兵自發停戰,敵對雙方把酒同歡,共慶佳節。電影以此為背景,開首由法、俄、德三個小孩站在課室各自讀出愛國宣言,內容是政府洗腦,鼓吹互相仇恨。大戰緣起,起於童心泯滅。
仗打了半年,參戰各方的士兵均被各種前所未見的大殺傷力武器所震懾,恐懼、憤怒、無助、思鄉的情緒在戰壕內漫延。平安夜裡,蘇格蘭神父為了勞軍,用風笛吹出一段家鄉的旋律I’m dreaming of home,士兵繼而和唱,歌聲傳到對面的德軍戰壕,其中一名德軍本身是男高音,聽到對家高歌,忍不住露兩手,唱出著名的《平安夜》,這回輪到神父接招,用風笛幫敵軍伴奏,大家一唱一和,膽子也就大了,男高音索性走出戰壕,這才發覺蘇格蘭人已經席地而坐,欣賞這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。兩軍將領見大家興緻勃勃,也無謂掃興,於是協議休戰,讓雙方稍事休息。此時,一直旁觀的法軍暗嘆:「兩軍高峰會,但無我們的份。」法軍將領為免同袍失望,也勇敢上前搭訕,主動要求加入休戰行列,結果三軍士兵在這一夜化敵為友,互相祝賀,分享美酒小食,並互傳家人照片,於醜陋的戰場上彰顯人性的光輝,寫下戰爭史上最溫馨的一頁。
關於一戰,我之前在《閱刊》還介紹過兩本書,分別是Stefan Zweig的《昨日的世界》和Eric Maria Remarque的《西線無戰事》;一本是小說,一本是自傳,皆非嚴肅的歷史著作,勝在夠寫實,內容均是作者的親身經歷,有血有肉,讀者也可以從中窺探戰爭的禍害,補傳統史書之不足。兩本書還有一個共通點:一戰是歐洲歷史以至人類文明的分水嶺;大戰前是崇優、尚智、鄙愚。大戰後,仇恨滋生、反智當道、低俗橫行。其中《昨日的世界》在這方面有詳細而生動的描述,可惜篇幅所限,在《閱刊》的文章中無法盡錄,故轉錄如下:
「在一九一四年,廣大群眾享受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之後,他們對於戰爭又能知道甚麼呢?」
「在他們看來,戰爭是奇遇,恰恰因為遙不可及,可以憑空想像,賦予戰爭一種英雄而浪漫的色彩。(註:《聖誕快樂》開首,哥哥跑到教堂通知弟弟開戰了,叫他一起參戰為國效力,看他一臉興奮的表情,可知他是把從軍當作旅行了。)」
「他們對戰爭的印象,源於教科書和美術館繪畫所描述的戰爭:騎兵穿著耀眼的戎裝,進行眼花繚亂的廝殺。對老一輩的人來說,戰爭的記憶是一八六六年的普奧戰爭,只有三星期,速戰速決,流血不多,也沒有多少人犧牲。所以,在一九一四年八月,新兵總是向母親笑說:「我們聖誕就回來了。」真是多麼的天真!」
經歷過一戰的人,心態會徹底改變。Zweig說:
「一九三九年這一代人,知道戰爭是怎麼一回事,他們不再自欺欺人,戰爭可以延續多年,這段時間在一生中是無法彌補的。他們知道,向敵人衝鋒不會戴著桂冠和彩色綢帶,而是在戰壕和營地一待就是幾個星期,全身長滿虱子,渴得要死。他們知道,自己還未有機會見到敵人,就被遠處射來的槍炮打死。他們事先已經從各大媒體得悉新式武器之恐佈,巨形的坦克會把傷者壓成肉醬,飛機會把熟睡的婦孺炸成粉碎。他們不再相信戰爭會有上帝所希望的正義,一切都是滅絕人性!」
那是大文豪的親身經歷,讀他的回憶錄,勝過看一百本蛋頭歷史書。一戰之禍,在於釋放人類潛藏已久的獸性,接下來一百年的專制、暴行、殺戮,比過去一千年的同類罪惡還要恐佈!
當然,歐洲以前也經歷過黑暗時代,十字軍東征也死得人多,分別在那裡呢?在於以前的人普遍是文盲,無經歷過文明開化,基本上他們都是野蠻人,野蠻人做野蠻事,有何出奇?但後來歐洲出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,識字的人多了,理應更文明更講道理,尤其十九世紀末,科技發達,經濟繁榮,文教昌盛,族種融和,樂觀主義在各國盛行,時人覺得世界將不斷進步,烏托邦愈來愈近。但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摧毀了,就連人心都一下子被淘空。
當大家都以為自己已經成了文明人,開始相信人性本善的時候,才驚覺科技發達不是帶來新天新地,而是賦予內心的惡魔更大的破壞力,摧毀我們的世界。這個落差,足以令成千上萬的人發瘋。
這就是一戰最大的禍害,死傷只是一時,但潘多拉之盒一旦打開,影響卻是幾代人的生活。二十世紀是人類史上最多災多難的世紀,歸根究抵,是一百年前的那一響槍聲,歐洲以至世界最後一個「太平的黃金時代」,就這樣白白的給葬送了。
看了你這篇文章覺得非常感動,因為好像很少人注意到今年是一戰一百週年紀念!今年我也很應景的讀了八月砲火、西線無戰事跟好兵帥克,謝謝妳推薦的電影!我會去找來看看的:)
讚讚
感謝留言,《聖誕快樂》感人之餘不乏幽默,誠意推介,必看。
另,拙文也有推介《西線無戰事》:
https://potataochick.wordpress.com/2014/11/28/百年浩劫/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