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《決戰中途島》


201910221158557151_46114 (1)

荷里活已經好久沒有拍過二戰片,有的也只是陸軍為主,因為容易聚焦主角,空軍次之,海軍則絕無僅有。對上一套海戰片(嚴格來說是空戰),是2001年的《珍珠港》,但因為劇情太過情情塔塔,不夠剛陽味,以致票房失收,劣評如潮。

戰艦迷苦等十幾年,終於等到《珍珠港》的「續集」《中途島》上映(翻拍七十年代的同名作),可以過足戲癮,不料望穿秋水,還是失望而回。

何以說中途島是珍珠港的「續集」?稍為補充一點歷史背景。當年日軍偷襲珍珠港,是要重創太平洋艦隊,嚇窒美軍,迫其和談,以收速戰速決之效。但進攻當日,原本駐守珍珠港的三艘航空母艦「剛巧」出巡,避過一劫。需知二戰時航母已成海戰的主角,沒有把美軍的航空幹掉,偷襲難言大勝。加上其後美國報服,用航母派陸軍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,令後者斷定美軍航母一日不滅,大東亞共榮圈絕難實現,故才有中途島一役之發生。地理上,中途島在日本及美國西岸中間,也是珍珠港的前哨,日軍打算佯攻該島,引誘美軍航母出動決一死戰。

中途島戰役的勝負,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。電影如何交代?導演具細無遺,由珍珠港受襲開始,然後美軍還拖,先是空襲馬紹爾群島,繼而杜立德突襲,兩軍再上演中途島前哨戰,即珊瑚海海戰,一場接一場,已經花了電影接近一半的時間,然後入正題,講美軍如何破解密碼、尼米茲走馬上任、Halsey因病避戰,中間加插男主角(轟炸機機師)和老婆的插科打諢,令餘下的一半又沒了一半,是為電影最大的敗筆。

5ffd412d146f742

不是說前因不重要,但從劇情舖排來說,則可省則省,或以文字交代(最old school的手法,是拍攝報館印刷廠的機器高速運作,再以分鏡打出報章的頭條交代局勢)。敢問導演,既然Halsey因病避戰,為何還要留那麼多戲份給他?觀眾對Halsey的戲份有何感想?不就是一個成日「r痕」的老粗嗎?對劇情舖排有甚麼幫助?完全不提也無礙觀賞呀!至於男主角和老婆的所謂「感情戲」,更加無聊透頂!相信導演是吸取了《珍珠港》及舊版《中途島》的失敗教訓,把「感情戲」縮到最少,但又擔心完全省略會令主角失焦,變成一套沒有主角的電影(這也是海戰片遠較陸戰和空戰片為少的原因),結果兩頭唔到岸,既浪費了電影有限的篇幅,又無法塑造主角的立體感和吸引力。

有得必有失。當你一味講無關痛癢的事,重要的事就無法暢所欲言,其中之一是日軍的部署。中途島一戰之敗,不在於美軍的情報(得以及早部署,設伏待之),而在於日軍的失策。明明日軍佔盡優勢,不論戰艦數目、武器質素、機師水平等,均遠遠在美軍之上,就算美軍得悉日軍來犯,也無法有效抵擋,更遑論取勝。但日軍為了擾敵,兵分五路,由南到北,延綿數百海哩,而主力艦隊(以大和號為首的戰列艦)竟然刻意和負責突擊的航母艦隊保持距離,原因不明,一說是怕美軍見彼此實力太懸殊而避戰,另一說是深受巨艦大炮主義影響的日軍太重視戰列艦,擔心萬一有甚麼損傷會愧對天皇,打算待航母(機動部隊)戰勝後,再由主力艦隊補上幾炮拿尾彩。後果是,當日軍航母被美軍連番空襲時,戰列艦無法以密集的防空炮火為其掩護。

1000

換言之,與其說美軍英明是戰勝的主因,不如說日軍愚蠢是戰敗的關鍵。但導演只講美軍成功破解日軍密碼,卻對日軍失策隻字不提,不懂歷史的觀眾看畢全片,也只會對該戰一知半解。

當然,電影跟紀錄片是兩回事,不一定要詳細交代勝負的來龍去脈,但明明有些事情若能講清講楚,能增加觀眾的投入感,何樂而不為呢?這不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,而是明眼人一看就知。情形一如功夫片,以前較著重拜師學藝,從中介紹各門派的招式要訣,最後才打大佬。但今日的功夫片一來就砌(床上或擂台上),你看《葉問》,除了那句「入佢中路」,還有甚麼?何解詠春可以打贏空手道西洋拳?不是格食格,純粹因為宇宙最強甄子丹!這樣的功夫片有甚麼好看?

另一個問題。此戰雖以日軍慘敗作結,過程中卻是互有攻守,但電影只見美軍不斷空襲,日軍航母相繼中彈,而美軍的約克鎮號被日軍擊沉,只是輕輕帶過。就像一場足球比賽,只看精彩的入球片段,便會錯過了之前是如何轉守為攻。而飾演飛龍號艦長山口多聞少將的淺野忠信,表情呆滯兩眼無神,完全無法演活足智多謀行動果斷的山口少將。

至於特技。此片不乏大場面,由珍珠港一直炸到中途島,純講官能刺激,是交足貨了。但細心一看,部份特技場面略嫌粗糙,不夠逼真,可能是預算問題,此片資金只有一億美元,不算少,但肯定談不上大製作(相比《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》的三億五千萬美元製作費),而CG每個鏡頭都係燒銀紙,導演只能避重就輕,有些情節落重本,另一些就偷工減料。全片最扣人心弦是美軍轟炸機迎著密密麻麻的防空炮火俯衝投彈,真夠刺激!順帶一提,電影也有一些穿崩位,例如戲中出現的鸚鵡螺號,字幕竟說是核動力!?如果中途島(1942年)已經有核動力,那麼美軍就不用等到1945年才投原子彈吧?那個不懂歷史的翻譯應該是搞錯了於1954年服役的第六代鸚鵡螺號、全球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吧!

1000 (1)

還有,網上出現一張截圖,指日本艦隊竟然同時出現五艘大和級戰列艦!現實上只有兩艘,而第二艘武藏號在中途島戰役爆發時還未服役!我沒有留意這一幕,待日後出碟買回家重看時再留意。

1573283911-1b7ed011d3ab2646b61ad05c57b07e67

如果我是導演,會怎樣拍呢?我會花大量篇幅解釋日軍的部署,再重現聯合艦隊傾巢而出的盛況,先是機動部隊的四艘精銳航母,然後是主力艦隊的雄姿,配合上空列隊飛過的護航戰機,「艋艟八百、海鷲三千」,營造決戰時刻、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張力。舊時的套路不就是這樣嗎?先講背景,繼而部署,營造張力,最後開戰,氣氛一層一層遞進,觀眾才會投入。這是old school的做法,老土,但work!

所以你明白,《虎!虎!虎!》能夠成為經典,是有原因的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