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仔的期望與落差(二)

香港是華人社會,受傳統思想影響,管教偏嚴,孩子沒有太多自由選擇,只能聽命於父母。但時代不斷進步,教仔的方法,也與時並進。加上香港日益西化,鬼佬崇尚自由發揮,好自然,再執意堅持傳統的管教方法,就顯得不合時宜。

問題是,孩子的性格、天賦各有不同,父母的教育水平、經濟能力也千差萬別,西方那一套,即正向教育,多讚賞、多鼓勵,容許孩子自由發揮,是否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?

可以讚,有誰會想罵?孩子自動自覺當然最好,但連大人都愛躺平,又何況細路?好逸惡勞乃人之天性,孩子被動,「踢都唔願郁」,不是你簡單一句讚賞就可以脫胎換骨化腐朽為神奇的。

另一方面,父母也有其限制,日頭要返工,晚上回家,已經得返半條人命,還有多少耐性循循善誘?只怪香港不是福利社會,雙親都要工作,全職母親已經買少見少,全職父親呢?你班契弟又唔抵得人有老婆養,係要話人食軟飯。現在是甚麼年代呀?思想還要這麼迂腐,還好意思指責別人思想守舊不肯放手?

打罵當然不是好方法,但肯定是最方便的方法。你可以說教仔不能貪方便,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為甚麼有錢人都住半山、西貢這些不方便的地方?因為方便是窮人恩物,也是迫於無奈的選擇,有錢人不需要方便。同樣道理,如果孩子天賦異稟骨格精奇,有誰會貪這個方便?

說過了,孩子天賦各有不同,有人早熟,也有人遲熟,但時間不等人,香港的教育制度連帶整個社會環境,都不容許你慢工出細貨,小學尚且可以大抽獎搏符碌,但升中要講食力。認命吧,香港是有錢人的天堂,有錢可以讀國際學校讀直資讀IB,不考DSE,天空一樣廣闊。但讀得官津,求學就是求分數,不論你是否認同,現實就是這樣。

扯遠了,其實我想講課外活動,也不是完全離題,因為參加甚麼課外活動或興趣班,離不開選擇,由孩子選,還是父母代勞?最理想當然按孩子的意願,但大家心知肚明,有得揀,孩子只會揀打機,所以我認為打機是萬惡之源,不服來辯。

撇除打機不論。孩子應否有自由選擇課外活動的權利?似乎是多此一問,因為答案一定是應該。問題是,如果孩子對所有興趣班都無興趣,那怎麼辦?甚麼都試試吧,可能試過會有興趣呢?確實係,但具體應該怎麼做?鋼琴小提琴長笛法國號非洲鼓樣樣都學,看看最後哪一樣跑出?還是天天給他們播不同類型的音樂節目,以啟發他們的興趣?有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嗎?

我家孩子,最初學的是小提琴和合唱團,因為學校為了「鼓勵」學生學鋼琴以外的樂器,包括牧童笛,就算鋼琴彈得像荷洛維茲,都係零分。但小提琴和唱歌我都不懂,而只學不練,必無所成。果然阿仔學了幾年,了無寸進,我覺得與其繼續倒錢落海,不如盡早斬纜,改學鋼琴,零分就零分,最緊要易上手,加上有我這個略懂琴技的暴君「加持」,阿仔不可能偷懶,果然一年過後,他都算彈得有紋有路,我的錢沒有白花。

鋼琴是阿仔的選擇嗎?不是。有興趣嗎?尚可,但有得揀,他只會揀打機,所謂的選擇自由,只有當給他選喜歡打的game,才顯得有意義,但這又有甚麼意義?既然學校要求學生至少要「一體一藝」,而事實上,孩子的成長亦應該多元發展,孩子放棄了選擇,就只能由父母代勞,還是那一句,時間不等人,孩子學習的黃金時間,更加不等人,不懂自覺,就只能強制。

不過,我也有折衷的辦法,就是鋼琴必須學,但可以不考試,我跟他的老師說,學習以趣味為主,不用考甚麼級了。考來幹甚麼呢?反正學校都不計分,又不是要入音樂學院或將來靠教琴維生,除了炫耀,我完全不知道考級的意義。我雖然也喜歡炫耀,但阿仔考到八級或演奏級,在今日講求贏在起跑線的社會,也不是甚麼稀罕事,不見得可以滿足到我的虛榮心,而過程中要花更多的錢,他又要受更多的苦,何必呢?

對了,我最想講,花錢上堂,就一定要學識(唔駛叻,但真係要識,基本功要掌握得好)。趣味是跟技術掛鉤的,技術愈好,趣味愈大。學習不離目標,達成目標,才算功德圓滿。我辛苦賺來的錢,可不是給你用來「享受過程」的。

不要誤會,我其實很喜歡西方那一套,因為孩子爽,我更爽,但好可惜,阿仔不賣賬,敬酒唔飲,下一句是甚麼?

教仔的期望與落差(一)

養仔十年,多多少少都有一點經驗累積了。回想當年,躊躇滿志,有很多計劃和夢想,但真的實行起來,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,這才發覺有很多事想做而做不了,只好取捨,好無奈,但現實就是這樣。

為人父母,總想複製自己,自己喜歡運動,自然會常常帶阿仔做運動,希望他也愛上運動,比賽拿獎事小,強身健體事大。問題是,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運動,阿仔是否也喜歡呢?

舉個例。所有球類運動中,我最耍家是乒乓球,也曾是浸大球校隊一員,好自然,我會想培訓阿仔打乒乓球,主因是省錢,我不用請教練,我就是教練。實事上,當年我也差一點就走了去考教練牌,教基本功,我是綽綽有餘。

我有想過把阿仔送入校隊,為此我也加入了學校的乒乓球委員會,為他舖路。但現實是,他不太喜歡乒乓球(不至於抗拒,但跟打機差天共地),天份是有一點,但又未至於好突出(像老豆),若想入校隊,我給他的訓練量是不夠的,恐怕要請專業教練和他日日練。不是誇張,今日的小學雞,水準拍得住當年的中學校際賽,莫說阿仔,以我現時的水平,也不保證可以入選。

以前那一套是行不通了,但我又不想見到他每日放學除了做功課,就是練波(我以前不做功課,只顧練波)。我希望他的課餘生活可以多元化一點,有機打、也有波打,閒時陪老豆去行山跑步踩單車,多點見識外邊的世界,而非把自己困在牆內。沒料到,一場瘟疫,把阿仔的校園生活葬送了,幸好我沒有花錢催谷,否則血本無歸,Thanks God!

濕疹、保濕用品及更多用家分享

年紀大機器壞香港又被催淚彈污染……,唔多廢話,只係想分享近排試過真心覺正嘅~

1. BFFECT 玻尿酸保濕精華液 (第一代Na-PCA用緊第4、5枝好好,第二代寡糖胺基酸未開,應該比較潤,啱我啲DRY人)
我皮膚又乾又油又敏感;雞髀就雞蛋敏感加濕疹,唔保濕就一面係。

玻尿酸即透明質酸
透明質酸(又名玻尿酸 Hyaluronic Acid)是人體真皮層的其中一種成份,具備保持水份的能力。
正常角質層含水量約在10到15%之間,如果含水量低於10%,肌膚就會開始乾燥脫皮,出現缺水紋,同時也會進一步造成真皮組織的水分流失,形成皺紋鬆弛.透明質酸能增加皮膚的含水性,保持肌膚的濕潤度,讓肌膚呈現應有彈性和光澤,能達到長期保濕,留駐肌膚水分。根據大量研究表明,人體皮膚表層(角質層)水分含量約占15-30%,低於或高於此值均使人不適,具有燥感或膩感,長期如此,會使皮膚乾裂或水腫,從而使皮膚失去彈性,粗糙老化。而透明質酸作用於皮膚內部調理後,可在不同環境中自動調節,始終維持皮膚水分在25-30%,保持皮膚的濕潤、清爽,使皮膚更富有彈性,起到抗皺防皺、延緩人全皮膚衰老、美容養顏的作用。

Na-PCA鈉羥基皮酪烷酮_天然保濕因數
PCA是一種迅速降解物,來自氨基酸。有高度吸水效能,是人體皮膚內自然產生的一部分天然保濕因子(NMF),主要功能是保持皮膚健康的表皮和水份,PCA有很強的吸濕力,能自然地從空氣中吸引水分,幫助頭髮和皮膚補濕。它不會引起粉刺和刺激皮膚,甚至在濃度高達50%,都不會有光敏或敏感反應。由於其含水量結合的能力,是一種高性能的保濕劑,加入產品中能增加皮膚的柔軟度。

寡糖胺基酸
SUBLISKIN™
效用:撫平乾燥細紋撫紋因子寡糖胺基酸,為微生物發酵所得之寡醣,用於幫助脆弱且薄的肌膚對抗每日的外在侵略,以維持肌膚美麗。能對抗水分流失及改善肌膚彈性與密度、刺激玻尿酸、第V型層黏蛋白( laminin-5)和彈力蛋白的合成、強化肌膚屏障並減緩皺紋。

BFFECT 官網: https://bffect.com/zh-tw/
透明質酸大家都知係咩嚟,不過暫時我用過性價比最高係佢,港幣8X蚊枝精華,真係唔知去邊度搵,訂夠10枝送香港都免運費,亦可以用國際轉運,好簡單。

應該用咗化妝水,然後用兩滴再搽cream鎖水嘅。
我呢期極敏感爛面,索性用泉水算。咁就係第二款用咗幾個月嘅Avene。
Avene泉水 + BFFECT透明質酸 + Avene 抗敏感保濕。
雞髀都有用Avene BB 沖涼系列,OK啦,勝在平,搽兩滴BFFECT + 繼續 Vanicream,通常AMAZON買。


2. Avene 香港官網
咁,屈人寺同萬寧勁貴我梗係唔用,通常去Santediscount法國網購,再加另一國際轉運,泉水直接莎莎藥房之類買都係5、6十蚊枝就唔煩喇,cream果啲可以平一半左右。


3. Boneco放濕機
舊機壞咗,梗係cheap到爆去香港格價網買最平U200,so far放濕功能強勁,令我凌晨三點幾濕到醒,唔好向床噴。;p

4.加埋部DYSON空氣清新風扇,自我感覺良好。

5.然後眼又乾,除咗滴眼藥水、少用MON同電話(邊得吖)朋友推介食ForDays核酸,其實我相信除咗貴,冇咩唔好。咁核酸呢家嘢又係難吸收難運送…你信咪試,我就慳啲搵SUPERFOOD算。
Chlorella綠球藻同Spirulina 螺旋藻
短時間食,OK啩,反正平同感覺有益無害,先推介︰
全部iHerb有售,想要推介CODE就click
綠球藻好臭,但佢先多核酸,螺旋藻完全照常吞冇難度。兩款superfood好處google大量,就唔貼喇。

6.講開保健品,就再加埋CREATINE肌酸啦,都係周圍有兼平冇(乜)副作用而證實有效。(我都有食HMB,覺得老人家食係可以冇咁攰,但比較貴,同睇過啲REVIEW話食肉就得,所以唔推。)


7.坂詰式深蹲減重法,CLICK入去睇簡介
食肌酸做乜,咪又係一個肥婆由生完雞髀已開始想但冇實行嘅keep返正常啲嘅夢想……再係咁真係死得。大謝教我行樓梯,一星期兩三日啦而家,但肥婆點解會肥,除咗嗜甜年紀大新陳代謝率低賴同雞髀睇功課其實掛住玩電話外,主要咪就係怕辛苦囉。目前只有樓梯加每星期一次不能令人減磅的瑜伽…加好間唔中嘅Plank。

深蹲應該聽過好耐,但每日3分鐘運動真係最爽嘅方法,感覺上如果咁都做唔到,我真係死咗佢好過。^^

不過,魔鬼都在細節…其實人哋講明你要先節食,同時做呢啲維持甚至增加肌肉。

舊嘢一推:
8.Tanita體脂肪磅
是咁的,大學時期屈同學送嘅生日禮物到今日都仲WORK,真係無話可說,而家多咗牌子多咗分唇,總之要持續每日同時間上磅同埋keep 返record啫,有做果排係會瘦…新機肯畀錢的話,會bluetooth同你keep 埋record落電話添。睇吓個舊磅有冇機會壞啦。(我見fat %成日3尾4頭經常懷疑佢壞……)

9.仲有一大堆計卡路里營養嘅APP例如MyNetDiary
坂詰上面本書有講,通常會肥嘅人都係以為自己冇乜食嘢,冇乜記性同節制力嘅,肯keep又係邁向成功一大步喇。

咁多聖誕禮物選擇,我真係唔話得,哈。:)